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农民日报:浙江省天台县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一乡一名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1-10-25 浏览次数: 字体:[ ]

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浙江省天台县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努力办好县域每一所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如今该县农村家庭的孩子,上“名校”,不再是梦想。

“我儿子在平桥中学读书,虽然在乡镇,但杭州学军中学的老师们经常来送教,这让我感到特别放心。”学生家长陈立康说。

家长们的信任来自于天台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办好乡村教育的决心和执行力。近年来,该县做实教育全链条保障,加强资源全要素供应。今年,天台县提出“十四五”期间教育投入翻番的目标,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要提升现代教育品质,想方设法建名校,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让每一所学校都迸发活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让最好的教育成就每一个人最好的未来。”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给广大家长许下了她的承诺。

城乡手牵手 幼儿共成长

“祖国祖国我爱你,我们是你的好儿女,生在你的红旗下,长在你的怀抱里……”10月12日,天台县南屏乡中心幼儿园内,稚嫩的童音和钢琴的伴奏声徐徐飘荡,让人心头泛起阵阵暖意。

南屏是一个山区乡,原先幼儿园依托小学而建,教室、设备老旧,老师是兼职的,幼儿平时玩的只有少量由爱心人士捐助的玩具,与县城设施齐备的幼儿园形成鲜明对比。

迎着歌声,恩美幼儿园的老师们走进南屏,这次她们送来一批玩具和儿童读物。恩美幼儿园是县城名声响当当的幼儿园,让两家幼儿园“牵手”,是该县针对山区幼儿园师资不均衡、教学和管理经验不足、发展步伐缓慢等短板推出的“以城带乡”集团化管理机制。

该县以恩美幼儿园为龙头,与南屏乡中心幼儿园结成对子,组建恩美幼教集团,以此推动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下沉,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从办园理念、目标定位、管理模式、环境创设等提质升级。目前,全县已组建3个幼教集团,抱团联动6个山区乡镇,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均衡发展。

恩美幼教集团负责人赵素文说,我们刚接手时,到南屏乡开车要一个小时,当时这里只有两排房子,也没有专门的幼教老师,稍微有点经济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出了大山。

为改变南屏乡中心幼儿园落后状况,恩美幼教集团建起了小木屋和辅助用房,配置了美术室、音乐室,还配备了两名幼教专业毕业的老师。为了让老师安心留教,集团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现在该幼儿园的2名幼师已有一人获评中级职称,幼儿园也进入了省二级园行列。

“这几年南屏入园幼儿数每年都在增长,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赵素文说,硬件同标准、师资同要求、办园同品质,让山区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资源,是我们坚定的目标。

与“以城带乡”的集团化办园相对应的,是当地推行的“以乡带村”连锁化办园。该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全县9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与下属村级园实行连锁化办园。全县现有乡镇连锁园23所,全面消除了县内低、小、散幼儿园。

与此同时,该县还探索“以公带民”一体化发展之路,制定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对被评为等级幼儿园的民办园,一次性给予3-15万元奖励;对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也给予经费等方面支持。目前,全县26所民办园普惠覆盖率达100%。

家门口来名师 留守娃上名校

几年前,福溪街道横山村村民许胜明送大女儿到大公中学就读时,心中多少有些不愿意。如今,他送儿子也来这所学校就读时,完全是另一番心境,“比起以前,现在校园多气派!关键是师资力量很强,我感到特有面子!”

在家务农的许胜明和所有家长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女通过优质教育走出乡村,成龙成凤。然而,辖区内的大公中学却是一所条件落后的郊区学校,家长们都千方百计把子女转到城里的名校。然而仅几年期间,“奇迹”发生了。

原来,天台县投资1.4亿元,建起了大公中学新校区,并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姻”,成为其附属中学。从此,大公中学脱胎换骨。学生从原来的几百人,猛增至现在的1038人,近3年里,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整整增加了9倍。

天台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60所,其中乡村学校49所,占比八成多,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学生人数占全县学生66%。作为典型的山区县,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该县乡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乡村教育提质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着眼城乡一体,推动‘乡村名校’建设,全力缩小区域之间、校际的办学差距,用公平优质的教育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杨玲玲说。

大山深处的石梁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度因“生源荒”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去年启动“乡村名校”建设以来,该校在校生人数实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其中一年级增幅300%,七年级增幅230%。

为了让山区群众不再舍近求远,该县对石梁学校进行了改造,还派来全县初中唯一的省特级教师杨淑娉。杨淑娉是赤城中学副校长,她还带来了8位骨干教师,此举先声夺人。石梁中学负责人褚天龙大喜过望,他说:“这样的优秀团队组合,就是放在城里,家长们也是挤破头的。”

杨淑娉在石梁中学挂职后,石梁中学与赤城中学建起了“同步课堂”,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该县按照“一乡一名校”的布局,稳步推进“乡村名校”提质扩容,在名师下沉、教师互联、课堂同步上深化探索,打造“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小而精”的乡村名校。今年该县计划完成15所“乡村名校”建设。

双减个性化 课余乐陶陶

课余就到自己班的地里看看葫芦,是八年级学生张雯的一大乐趣。最近,她和同学一起种植的葫芦喜获丰收,她打算把葫芦晾干后刻画烙刻,制作成一件工艺品。

张雯是坦头中学学生,在这所乡村绿色学校,该校为30个班每班辟出一块地,种上了青菜、土豆、番薯、洋葱、玉米、花生、丝瓜、向日葵……让学生体验种植、丰收、食用的乐趣。学校成了学生心中难忘的“百草园”“百花园”“百谷园”和“百果园”。

天台县个流动人口大县,有20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为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管的难题,该县率先实施“安心托管工程”,按照“家庭可安心、学校可操作、政府可持续”的原则,让学生课后有人管、家长工作能安心。

眼下,一二年级学生已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原则上校内完成作业。“双减”背景下,农村孩子的闲暇时间该干什么?乡村教育特有的优势在哪里?它有哪些特有的教育资源?天台县各中小学的教师在思考这些问题。

三合小学以“乡村大课堂”为载体,把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学校一方面开展农耕教学,在“教学做合一”的动手实践中培养热爱“三农”情感,提高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运用辖区内资源丰富的非遗项目,请老艺人传授非遗文化。

学生放学回到村里,村文化礼堂就热闹了起来。三合小学请来“亭头词调”传承人,为学生传授“旦”的身段步法和“武”的基本功;请来“奚家拳”传承人,传授拳法套路;让老匠人带着学生,一起制作当地特色饮食——灵溪“垂面”。

“乡村有着广阔的生活天地,乡村教育具有城市教育所没有的特色资源、特色课程。”天台县教育局局长许希利说,“双减”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拓展课程的内容,推动了乡村学校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让乡村孩子享受到了乡村的美好生活,使得“双减”背景下的托管服务更好地落地。

天台县统一全县学校托管服务运行机制,确保城乡同一标准,同时建立了由县教育局、家委会和社会力量三方组成的检查组,定期审计财务,确保服务品质有保障。该县还出台了“安心托管”服务收费减免政策,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给予免收费参加,共惠及1398名家庭困难小学生。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