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1+X+Y”给教育生态带来什么变化?——一所县域小学的课后托管服务探索样本观察
发布日期:2021-09-27 浏览次数: 字体:[ ]

“开始选课啦!”中秋节的前一天,义乌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仪煊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打开手机,登入选课界面,寻找心仪的项目。经过新学期前两周的试运行,义乌实小启动了课后服务的在线选课。学校将这套课后服务方案称作“1+X+Y”模式,其中包括由学校教师提供学业服务的“1”、由学校教师、志愿者、公益组织提供的拓展性“X”课程,以及由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非学科类拓展性“Y”课程。

义乌实小是义乌市首批全面推行课后服务试点学校之一。从8月底调研需求开始,学校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集结了一切可能的资源:校区教师100%参与,开出160余门拓展性课程;经过公开竞争,引入27门校外拓展性课程;校外专业人士纷纷走进课堂,带来非遗文化、健康卫生、科技新知等多样内容。在短时间内,要搭建多层次的课后服务内容体系,对大多数学校来说,都非易事。学校将原有的作业分层设计举措、精品课程体系、社团课等协调整合,根据学生成长需求,让放学后的托管内容环环相扣、有张有弛。

精耕细作,作业“一站清”

这个学期开学后,四年级学生家长许美卿再也没有因为写作业的事和儿子“拉锯战”了。“之前孩子下午放学后会先去踢球,再回来吃饭写作业,磨蹭一下作业就要写到晚上8点左右。”许美卿说。现在儿子在学校里参加学业辅导,作业不再拿回家,而且还能当场被批改完。

作业问题是不少家长的“心病”。“新学期开学前,我们在线上向家长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左右的家长都希望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内就能完成。”义乌实小教导处主任方小莹告诉记者。义乌实小早在2019年春季学期就推出以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自主阅读的放学后托管服务。“双减”之下的学业辅导要办成什么样?学校把有托管经验的教师召集起来讨论。大家觉得,不能止步于看着学生写作业、维持纪律这个基本层面,要在作业设计和作业辅导上做精细。“学业辅导是放学后托管服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1’,是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副校长宋樱花表示。

学校的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已有完整的校本作业库。教师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在每道习题旁边新增了标注难度的小星星。“一星是基础性的,二星是综合性的,三星聚焦能力拓展。根据各自学情,学生既可以只做一星的题,也可以专门去做二、三星的题。”数学教师杨兰英介绍。同时,学校在作业量上也更加注意,每天都会在家校平台上公示各班级的作业布置情况,并标注各项作业的参考完成时间。“除了不布置书面作业的一、二年级,其他年级每天作业量总计不超过60分钟。公示既让家长放心,也方便各科授课教师之间协调。”方小莹说。

像其他同事一样,英语教师王婷会在学业辅导期间示意学生们同时开始做某个科目的作业。“我们发现,让学生一齐写同一项作业,比各写各的‘放羊’效率要高。一方面学生之间有了竞争意识,不至于拖拖拉拉;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完成速度掌握学情。”王婷说。她给三、四年级学生布置的英语作业,一般10分钟左右学生就能完成。而且只要她在教室“当班”,当天的作业也能一并收上来并批改完。“个别学生有问题,通过一对一也都能交流清楚。”王婷介绍。在校方给教师们的建议里还提出,可以根据能够自主完成、在同伴的帮助下可以完成、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等三类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作业辅导。

盘活资源,课程“融五育”

下午4:50,铃声准时在义乌实小的校园里响起,第一课时的学业辅导环节结束。短暂的课间活动后,语文教师王云芬走进401班教室。今天她要上的是一堂拓展性“X”课程,教授美术线描“线之韵”。“语文老师变成了画画老师,太神奇啦!”台下的陈仪煊睁大了眼睛。随后,王云芬让大家把书包、铅笔盒拿出来仔细观察,然后开始在纸上进行线条的临摹。

托管服务中,除了学业辅导这样的基本项,还有作为提高项的拓展服务。义乌实小把拓展服务分成了两类:重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开阔视野的“X”课程,以及重在专业成长、特长提升的“Y”课程。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更好,所以我们决定引进校外培训机构来做‘Y’课程。‘X’课程以校内教师为主力,同时也有一些校外力量的参与。”方小莹介绍。此外,所有“X”课程除了个别需要自备材料,全部免费;而“Y”课程则会收取相关课程费用。

“X”课程首先由教师自行申报,再由校方按照阅读表达、艺术审美、生活生存等类别在各年级内部进行均衡,避免同类型课程扎堆。“很多教师之前就有个人的精品课程项目,现在直接就可以拿来申报。还有教师对某一领域有爱好或专长,比如王云芬这样的,也愿意开课带学生。”方小莹介绍。另外一些教师还可以直接选用学校已经成熟的“七彩生活”“七彩运动”“七彩诵读”等一系列省市精品课程。这些课程已有完善的教材和教学设计,上手门槛低。“在所有的‘X’课程中,六成左右都有精品课程作基础。这给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也是开学后我们能很快铺开的重要原因。”方小莹表示。

“X”课程在定位上强调趣味性,大部分采取教师走班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们有更多样的体验。比如,体育教师邹翔的“快乐小篮球”课上,他会通过视频,把篮球技战术动作分解,之后还有实地体验环节。在“百变魔尺”的课堂,杨兰英则会带着学生动手体验益智游戏的乐趣。还有少部分“X”课程采取固定社团的方式,适合有基础、需要备战相关竞赛的学生长期学习。音乐教师于巧的“玩转作曲”课程就源于最早的社团课。“这样的课程能让学生打开新的音乐世界,甚至有机会让他们在心中萌发深入探索的种子。”于巧相信。

体系开放,选择“调众口”

“如果有学生并没有在校参加学业辅导的意愿,我们要怎么向他们提供课后服务呢?”方案制定之初,义乌实小的教师们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大家对“1+X+Y”模式进行了一番排列组合,最终向家长们公布了5种不同方案:可以只参加一个课时或两个课时的学业辅导;也可以选择在参加完一个课时学业辅导后,继续参加“X”课程或是“Y”课程;同时也可以跳过学业辅导,直接参加“X”课程或“Y”课程。

这样做起来虽然调度上难度有所增加,但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五年级学生家长王哲颖就为孩子勾选了只参加“X”课程这一项。在她看来,孩子平时比较自律,在家也能高效完成作业。她的孩子报名参加的是“电子百拼”课程,因为之前有参与过相关社团,希望能将爱好坚持下来。

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对于学校来说是头一遭。义乌实小召集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大家围在会议室里像参加答辩会一样听完了各家机构的介绍和说课,最终从80多门入围课程中选出了27门。选上了并非万事大吉。“同一类别的课程不止一门,它们还会继续接受学生和家长的挑选。”方小莹介绍。此外,学校还规定开课后受到2次投诉查实后即取消合作,并对一切安全事故实施“零容忍”。此外,课程都采取非营利性收费,相比于市场价格优势很大。“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现在有机会进校园,他们也希望把口碑打出去。”方小莹说。

除了本校教师,校外力量的身影也在义乌实小的课后服务里频频出现。记者翻看了学校9月中旬的一周“X”课课程表,其中就有16节是由家长志愿者、老红军、社科联和关工委相关人士开设的,像“胖墩训练营”“老红军的革命故事”“杆秤制作”“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随着课后服务的深入推进,未来或将有更多机构和学校“牵上线”。“家长课堂以前就有办过,课后托管服务开展后,更有了常态化开展的契机。”方小莹说。

“双减”下的第一个学期,学校还将继续探索课后服务的多种可能性,并在“课上”“课后”两方面同时发力,优化教育教学各环节。“我们将继续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增强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义乌实小教育集团总校长杨凯明表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