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最是书香能致远 浙江持久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发布日期:2024-04-24 浏览次数: 字体:[ ]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早晨,江山市虎山小学的学生们化身为心慈面善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等人物形象走进校园,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版《西游记》即将上演;

午休时分,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里的新型阅读空间“B612星球”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在各种版本的《小王子》和300多本中西方文学经典中自由徜徉;

放学后,诸暨市马剑镇上就读的学生来到附近侯门山上的乡村图书馆,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度过闲暇时光。

在浙江,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与阅读相遇。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始终把阅读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漫漫书香里,一幅“处处有空间、校校有特色、时时能阅读、人人有成长”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多读书——

构建泛在化的阅读场景

乐清最北端,绵绵群山间,乐清市智仁乡小学坐落于此。

作为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该校学生人数不过110余人,却有超半数的学生加入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还有300多人次在各类阅读比赛中获奖,近300篇学生文章发表在全国各级报刊。

这样的成绩在校长鲍贤会眼中,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10多年前,智仁乡小学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课堂缺乏活力等问题,更不用说开设阅读、写作等课程。

彼时,全省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正在深入推进。省级财政按每生每年5元标准,为农村中小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中小学校师生配备图书。同时,不断深化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引导学校加强氛围营造,打造泛在化书香环境。

带着书香的风吹入了群山间。鲍贤会带领全体教师在各班级内开辟出阅读区,将书架、书本直接搬进教室,还添置了小沙发、坐垫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空闲教室也被改造成了专门的阅读室,定期更新书籍,全天候开放。校园里还因地制宜地增设了诵读区、学生作品展览室、本土作品阅览室、围墙文化带等。草坪上、大树下、走廊转角处开始频现学生沉浸于阅读的身影。

鲍贤会介绍,有了这些空间后,学校开始分年段重点打造阅读和写作特色课程,逐步形成了万卷课程群和笔落课程群。“让校园里的浓郁书香陪伴每一名乡村孩子健康成长,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把学校建成学生喜爱的“阅读场”,正是浙江持续推进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题中之义。截至2023年,浙江已累计投入资金5.36亿元,99.89%的中小学校建有图书馆(室),总藏书量3.15亿册(不含电子图书),生均藏书48.07册。

光是打造好校园空间还不够,为了进一步解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藏书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浙江又将目光瞄准“云端”。

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作为一个“存在40多个有居民海岛,离岛学校占到全区中小学三分之一”的区域,阅读资源共享率低、海岛异地借还存在障碍是推进青少年阅读行动中一直存在的痛点。

2021年,“智在阅读”平台正式上线,搭建起本岛与偏远海岛阅读资源流通的桥梁。通过图书内置芯片、借阅设备改造等途径,全区18所中小学及普陀区图书馆、城市书屋的所有图书在该平台上实现了一站式查询、一键预约和异地借还。即使学生想要的书籍不在所在学校,对方学校收到借阅信息后,也会在3天内通过各种途径送达给学生。

除了图书管理与流通,“智在阅读”平台还可以提供阅读测评与推荐、活动组织与开展、素养数据生成与分析等多个应用场景。例如,可以利用读书门类、借阅排行等基础数据,完成学生阅读的“数字画像”,实现对其阅读记录、阅读水平、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目前,该平台已汇集图书信息131.90万册。普陀区学校的人均课外借阅量从24册提升到57册,图书流通率由21.7%上升到53.63%。

在省域层面,浙江也不断加强“浙里阅读·浙江省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迁移或转化。目前,平台包含图书3500册、有声书6000集、导读视频260个,不仅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开展有声阅读、电子阅读、“云”上阅读的需求,还能支持教师利用数字化手段教研教学。

读好书——

抢占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主阵地

“最实在的事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体,多做、大做‘雪中送炭’的事……”最近,浙江财经大学的“品百本书香,悟百味人生”学涯花朝市集活动正式启幕。学涯湖畔,师生们手捧一本《之江新语》,不时交流、诵读,其中不乏外籍学生的身影。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安娜告诉记者,在领读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更好地理解了这本书的内涵,“特别是书中对浙江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对我将来在浙江择业定居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学校党委书记李金昌介绍,除了师生共读经典书籍,此次市集还有句赏百本、学涯书市、谜传宋韵等丰富活动。而这些,只是浙财大“读百本书”品牌活动中的小小一环,更多的阅读体验贯穿在学生的大学生活全程中。

早在1997年,浙财大就开始试点“读百本书”活动,2001年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内对学校列的100本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著,选择其中20本精读和80本泛读,并参与各院系部门举办的阅读活动,合计获得2个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27年来,为了让学生真正读好“百本书”,学校配套组织相关读书活动超1.2万次,学生心得体会达到80余万篇,精选心得集结为《读书与思考》20余卷。

放眼全省,“谁在看书、看什么书”亦是深入推进青少年读书行动中的重要命题,各种“主题阅读”成了答题关键词——

坚持了29年的全省中小学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每年确定一个阅读主题,编印专用读本组织学生阅读,并同步开展征文、演讲、漫画、研学等活动,累计700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

已举办19届全省未成年人读书节。2023年的读书节以“共沐书香,阅见经典”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了数千场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平台点击量近12万人次,线下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人次;

“双减”以来,连续3年特别策划“百校读书会”,邀请百名中小学校长为青少年推荐阅读书目;

还有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未来工匠”读书行动,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开展“书香激扬青春”读书行动,面向农村中小学生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读书行动……

与此同时,浙江各地也在不断创新,推动更多“自选动作”走深走实——

自2012年起,宁波每年举办青少年读书节,推出经典共读、名师荐读、校园畅读、亲子悦读等百余项活动,年均参与师生约150万人次,全域校园读书节举办率逾90%;

温州的“爱阅读”行动坚持城市、乡村并重,以阅读为载体带动乡村学校教育共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因子;

衢州设立专项经费,举办全民阅读周和“衢州有礼,知书达礼”读书活动,每年设计不同主题,在全域、全学段、全周期、全程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读经典、品家国、扬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人文素养在朗朗书声中悄然生长。

善读书——

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

书要怎么读,才能真正读透、读好呢?

绍兴市鲁迅小学选择的第一步是开足开好阅读课程。早在20多年前,鲁迅小学便将每节课的时长缩减为35分钟,由此每天多出一节课,一周便多了5节课,用于开设拓展性课程。如今,光是与阅读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就有20多门供学生任意选择,其中还有不少是省精品课程。

缙云中学学生的最强阅读“攻略”则是“整本书阅读”课程。课前,教师会鼓励学生提前阅读文本,并提供写作背景、专家评价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对书籍有更全面的了解;课后,教师还会分享拓展阅读书目,引导学生空闲时进行深度阅读、思考,并通过读书分享会、课本剧大赛等形式不断激励学生主动阅读、持续阅读。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的学生并不满足于只在校园图书馆内读书,他们还想读透、读好家乡这本书。“红色杭州”“生态杭州”“数智杭州”等11门系列“读城”课程让阅读边界无限伸展,使得学生可以走读家乡的自然风物和文化底蕴。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名单,这3所学校皆成功上榜。不同的阅读课程、方法和活动背后,有着共同的目标——持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为青少年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这也正是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的工作目标之一。

在这之中,家庭的“书香”也尤为重要。

每年的“童心悦读月”,鲁迅小学的家长们会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述一个个精彩故事,学生的“阅读成长手册”上也记录着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制作书签、交流阅读心得的点滴;缙云中学引导家长在家为孩子构建专门的读书角,并参与孩子的“整本书阅读”,共同感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力量;观成实验学校的地下车库特别设置了阅读一隅,供接送孩子的家长阅读,同时开展“一本书阅读计划”家长课程、“观成好爸好妈”亲子共读活动……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激励作用,探索将青少年阅读的质量与成效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明校园创建、教育现代化评估等范畴,营造全系统重视阅读行动的氛围。同时,推动家庭阅读育人场景建设,编制社区家长阅读指导手册,为家庭阅读提供支持。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